儿童疫苗 - 问与答
答:免疫接种可减低受传染病感染的机会。同时,若大部分人都接受了免疫接种而产生了免疫能力,可减低传染病在社区内蔓延的机会,令个人及整个社区的健康和生命都得到保障。
答:免疫接种应由初生婴儿开始,因为他们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传染病感染。当儿童逐渐长大,可在适当时间接受某些疫苗的加强剂,以维持免疫能力。
答:由于接种一些疫苗后产生的免疫能力会慢慢减弱,所以必须在一段时间之后再接种该疫苗的加强剂,使身体能保持免疫能力。
答:根据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建议的“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初生婴儿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须接种不同种类的疫苗及加强剂,以预防结核病、小儿麻痹症、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肺炎球菌感染、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国麻疹共十一种传染病。 家长可携同初生至五岁儿童到卫生署辖下各母婴健康院接受免疫接种。小学儿童则由卫生署注射员到学校提供服务。家长亦可选择带子女到私家医生诊所接种疫苗。
答:除了卫生署建议在“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之内的疫苗,个别私家诊所及医院可能会为儿童接种其他疫苗,以预防相关的传染病和保障个人健康。这些疫苗包括流行性感冒疫苗、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脑膜炎双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及日本脑炎疫苗等。家长如希望为子女接种这些疫苗,应先请教私家医生,医生会因应儿童的个别情况而给予适当的建议。
答:一般来说,若孩子有以上征状,但其他表现例如吃、玩、休息和大便习惯都是正常,孩子是可以接受免疫接种的。如家长仍感到担忧,可暂缓数天才接种疫苗,以便有足够时间观察孩子的情况。若有发烧,家长可先带孩子往普通科门诊或私家诊所求诊,待痊愈后才接种疫苗。
答:在某些情形下,孩子可能不适宜接受免疫接种或需要作出其他安排。若孩子有下列情况,在接种疫苗前应请教医护人员:
任何免疫力减退的情况,例如:
先天免疫力失调
患上白血病、肿瘤
需要长期服药或治疗,例如正接受电疗,化疗或服用类固醇
上次接种疫苗后有任何严重反应
对某些抗生素或其他物质曾有严重的过敏反应
其他经由医生诊断后认为不适宜接种疫苗的情况
答:家长应尽快预约带孩子到母婴健康院或私家医生诊所,接种该疫苗。
答: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一般的反应都很轻微,例如表现烦躁、轻微发烧及注射部位有轻微红肿或疼痛。家长可以让儿童服食退烧、止痛药物(切勿服用阿斯匹灵),亦可用冻毛巾敷注射部位,以减轻痛楚。若不适反应持续或趋严重,例如烦躁现象持续24小时以上,发烧体温高达40°C(104°F)或以上,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情况在24小时后仍没有减退或反而有增加现象等,便应请教医生。
答:免疫接种甚少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抽筋及严重过敏反应,症状包括在接种疫苗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脸色苍白、脉搏快速、呼吸困难、皮肤出现红疹,甚至休克等。儿童若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家长应立即带儿童到急症室诊治。家长应将出现症状的时间及接种疫苗日期告诉医生,并请医生将这次反应记录在儿童健康记录册上,以便日后接种疫苗时,医护人员可根据记录作出适当安排。
答:家长应确保子女已接受卫生署建议的所有免疫接种,包括加强剂,并妥善保存所有免疫接种记录咭或小册子。因孩子日后在入学、到海外升学或移民时,此等记录可作为孩子曾接种过的疫苗、接种日期和地点的证明。